【抗癌鬥士】不煙酒港媽體檢確診末期血癌 丈夫辭職貼身照顧終獲骨髓移植重生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1/12/14 13:21

分享:

分享:

確診末期血癌的譚小鳳,幸獲骨髓移植,又得丈夫陪伴抗病,獲得重生。

確診癌症、生蛇、抑鬱、濕疹、癌症復發,這些一連串的不幸事件,今天譚小鳳娓娓道來,雲淡風輕,彷彿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。訪問過程,她說了兩次感恩,化療見效果:「醫生可以對症下藥醫好我,要感恩!」在香港成功配對到骨髓做骨髓移植:「年輕男仔,25歲,願意捐出骨髓,非常感恩!」還有丈夫一路身體力行的支持,正是「關關難過關關過」,譚小鳳又一次重生。

像許多人確診,都是由於身體檢查得知,譚小鳳也是一樣。2013年7月,她身體檢查發現白血球細胞出現異常,懷疑血癌,再諮詢家庭醫生的意見,報告都是一樣。於是轉介往瑪麗醫院,進行PET Scan(正電子掃描),確診第四期淋巴癌,是一種影響淋巴細胞的血癌。「醫生說,第四期有得醫,無論是第一、二、三期,都是這樣醫。」

譚小鳳很感恩治療期間,一直有丈夫的陪伴,而張生為人樂觀,縱使治療要耗費不少金錢,但他覺得金錢能夠解決的問題,就不是問題,因此,兩夫妻可以關關難過關關過。(圖片:湯致遠攝)

發現確診,譚小鳳像一般人一樣也會不甘心、會哭。

我一向飲食健康正常,無不良的煙酒,為何會是我呢?我喊的原因,是因為作為阿媽想起個仔,第四期即是末期,會無命死梗,想起阿仔細個無阿媽,無人照顧會否學壞呢?

憂慮、不安襲來,但幸好譚小鳳沒有鑽牛角尖,努力跟從醫生的指示化療、打標靶藥,總共做了6次。做第三次化療後,她再一次進行PET Scan,發現癌細胞無了。「如果有癌細胞,身體就好像聖誕樹般閃晒,但第三次化療後,就無閃了,證明我是用對藥。」

化療期間最怕發燒

化療的副作用,大家也會聽聞,像脫髮嚴重,譚小鳳索性將頭髮剃光。「無預料會咁震撼,第二次化療後,成把頭髮好像椰子殼般脫掉;睡醒枕頭又是有很多頭髮,就算撥一撥頭髮,也會掉很多,所以剃光就不會咁困擾。」

血癌飲食要求嚴格,怕細菌感染,麵包、蛋糕、餅乾、新鮮水果不能吃,怕細菌入血取命。「有人試過食三文治,結果入了ICU。」由於每天都要吃約20粒藥丸,因此譚小鳳有便秘的情況。「我會食罐頭的水果,又或者煲蘋果水及雪梨水飲,想吃少少甜。」

2017年復發,她在瑪麗醫院做化療。(圖片:被訪者提供)

食物要即煮即吃,不能留,怕細菌滋生。

但那時候身體太虛弱,不要說家務做不到,連吃飯也要用氣力。有時食飯原本好精神,但食食下,就好像氣球洩氣咁,好攰,食唔到,要上床休息。

而因為妻子患癌辭工照顧的張生,總會體貼地說:「唔食唔緊要,你一陣想食就煮過給你。」

譚小鳳也有出現失眠的情況。「在我吃的藥當中,有一隻類固醇藥,最初無經驗,遲食搞到晚上好興奮,就算幾攰也不能入睡,幸好後來知道了,早上食,失眠情況有改善。」但她最怕是發燒入院,因為失眠的情況會更加嚴重。

我好驚發燒,因為醫生見我行得走得,每次總會編排我去路邊的病床,而病房內,許多婆婆夜晚會叫、講嘢,實在無辦法瞓到,我試過幾日幾夜無瞓過覺。

但最痛苦是化療之餘,還要受生蛇之苦。「因為化療會令身體抵抗力差,知道有機會生蛇,但無想過嘔、失眠、脫髮,連生蛇都中晒。幸好我發覺得早,未有出現水泡。」但譚小鳳吃了一星期抗生素,未見好轉,於是要食多一個療程。

醫生話未好返唔可以做化療,那我之前做的3次化療豈不是前功盡廢?我在療程期間都無喊過,但生蛇便喊,出現抑鬱,要見心理醫生。

醫生教她深呼吸,學習放鬆、安靜下來,又叫她遇不適或憂慮,要找人傾訴。「因為我抑鬱不算嚴重,所以不用食藥,只是見過醫生兩次。」慶幸是生蛇只是維持了一個月,而譚小鳳可以順利進行第四次化療。

張生曾經心臟病發險死,兩個月後,太太譚小鳳又癌症復發,他樂觀地說:「媽咪(跟兒子叫),是上天安排我留下來照顧你啊!」(圖片:被訪者提供)

癌症復發骨髓移植重燃生機

譚小鳳總共做了6次化療,之後兩年每3個月要打一枝標靶針,總共打了8枝,期間花了廿幾萬。「因為患病,我和先生都沒有工作,只是層樓供完,申請援助,資產審查不合格。醫療保險也只是claim到十幾萬,其餘要自己補貼。」

不幸是兩年後(2017年),譚小鳳的癌症又復發。

是不開心,咁快就復發。有問過醫生,其他人話打完標靶藥要找中醫調理,是否因為我無找中醫,所以復發呢?醫生耐心告訴我:「有些人看過中醫也會復發啦!不要怪責自己。」

醫生除了提議譚小鳳繼續化療去控制病情外,還將她轉介去骨髓移植中心。「因為不做骨髓移植,可能又再復發,但已不能再做化療,因為承受不了藥物的侵蝕性。」但兩個姊姊的骨髓都不脗合。當時在香港找不到適合的捐骨髓者,但反而在美國找到。

但連按金、醫院驗血費用、血幹細胞運送等,要四、五十萬港幣。我先生毫不考慮說要做,其實一直以來,我都無想過放棄,但我和先生都無收入,個個月全部由「水塘」拿出來,做骨髓移植會給家人很大的經濟壓力。

幸好一個月後有好消息,在香港找到一位年輕人的血液脗合,對譚小鳳來說是一個奇蹟。「但我都有些擔心,因為我要做化療先將癌細胞清除,然後要抵抗力轉好,可能要等幾個月,才可以做移植手術。屆時會否年輕人身體有變化?又或者改變主意不捐骨髓呢?」最終,譚小鳳在2018年6月,成功做了骨髓移植。

做骨髓移植也不是一了百了,也有機會排斥,而譚小鳳就出現皮膚排斥。「我算好彩,出現不算嚴重的濕疹,夏天的時候,就算30多度,都由頭搽到落腳搽潤膚膏。」身體也是很虛弱,一天只能做一件事,好容易累,經常要回家叉電;直至2019年底,譚小鳳才慢慢重過正常生活。

「我希望捐贈者能夠見到我健健康康,因此我今年才致電紅十字會,希望與捐贈者見面,感謝他捐贈骨髓。」現時,譚小鳳每4個月都要回骨髓移植中心檢查一次,就算骨髓移植也有機會癌症復發,但她覺得能夠活著已很好,也不能擔心那麼多了。

這是譚小鳳其中一幅攝影作品《人生過山車》:「人生有時就如過山車,前一秒在高峰,下一秒可以急墮,但只要樂觀面對,不管高高低低,都能看到夕陽無限好的一面。」(圖片:被訪者提供)

攝影幫助不聚焦患病

面對困境,如果只聚焦於自己身上,很多時候很難走出困局。譚小鳳接觸攝影,緣於當時到醫院抽血,早上8時抽完血,有時要等到12點才見到醫生看報告,這期間她發現癌症中心有攝影班,於是她便報名參加。

「雖然只是4堂教基本的攝影技巧,但卻燃起我的求知慾。我喜歡影蝴蝶,於是便會留意牠的不同種類及生態。」最重要是這班病友,都是癌症過來人,講自己的治療過程、面對的問題,最有共鳴。

你和健康人講,第一次他們會感興趣,第二次ok,第三次就不會有共鳴了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5
+4

譚小鳳表示,醫生醫病,但和這些病友傾訴,就可以醫心。

至於出外攝影,去公園已經是運動了。以前會匆匆行過,現在會停下來看看花花草草,人也感覺輕鬆relax。有一種對生命的追求,不會聚焦癌症的影響,覺得自己好慘。

前一陣子,譚小鳳與一班病友組成的「同心行攝影會」更舉行展覽,她也有作品展出。看著她的精采作品,相信她從大自然的美當中,已捕捉了當中的生命力,無論如何自己也不會輕易放棄。

記者:何小雲